“2025年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”正式发布

2025/08/21 16:19:26评价榜单

为了充分反映近10年我国图书出版概况,客观衡量我国图书出版单位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,为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提供依据,推动出版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,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,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、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(出版智库)(以下简称“知网评价中心”)持续开展了对我国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研究。

2024年9月,知网评价中心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首次发布“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(2014-2023年)”报告,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。今年,在积极吸纳专家和业界意见的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法,扩大评价范围。2025年8月29日,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“技术与出版双向赋能创新研讨会”上发布了出版社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报告,包括: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(2015-2024年)、高校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20、地方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、地方教育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、地方科技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。


一、评价对象与统计源

中国知网基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书目信息及CNKI知识资源总库的引文数据,研制了《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》,收录了1949年至今中国(不含港澳台地区)出版图书700万余。

根据该数据库统计,在2015年至2024年期间,我国585家出版单位共出版图书约288万本,总被引频次达约530万次,至少被引1次的图书有约47万本。


二、学科分类

本次遴选参考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(第五版)》,依照中图分类号对图书进行分类。

“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”分19个学科领域进行遴选:法学;管理学;教育学;经济学;历史学;社会学;文学;艺术;政治学;地球科学;电工、电子与信息技术;交通与基建;临床医学;能源、化工与环境;农林;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;数理化与交叉学科;预防与中医药;制造业与材料。

“高校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20”分2个领域进行遴选:哲学社会科学领域;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。

“地方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“地方教育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“地方科技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在统计图书数量及被引频次时均不分学科领域。


三、评价指标

中国知网评价中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,统计了我国各出版社近十年所出版的各学科图书数量、总被引频次、书均被引频次等指标,综合考量各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规模与每本图书的平均学术影响力,研制了“出版社影响力指数CI”,作为评价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综合指标。其定义与计算公式如下:

学术影响力指数(Clout Index, CI)定义

出版社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(TC)和书均被引频次(ACF)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、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,用于对组内出版社排序。CI越大,表明该出版社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越大

 


 

其中


 


 

图 1 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指数CI示意图

注:书均被引频次(ACF)=总被引频次/被引图书数量

被引频次规范:将分组后的图书,对被引频次取对数,按3σ原则将各组对数转换值超过平均值加3倍标准差(μ+3σ)的著作截断至该阈值,最后通过指数运算还原,得到每种书规范化的被引频次数据,然后统计各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。


四、遴选流程

1.初步遴选:在各组评价范围内,计算各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指数CI,并降序排列,位居各学科入选评价范围出版社前30%的出版社进入“最具影响力出版社”初步评选结果;各学科领域高校出版社CI值位居前20的分别进入“高校出版学术影响力TOP 20”初步评选结果;地方人民、地方科技、地方教育出版社CI值位居各组前10的分别进入“地方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、“地方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、“地方教育出版社学生影响力TOP 10”初步评选结果;

2.专家评审:邀请专家对《初步评选结果》进行两轮评审,参考专家评审意见,对初步评选结果进行剔补和微调,形成发布报告。


五、遴选结果

共有144家出版社入选一个或多个学科“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”;28家高校出版社入选“高校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20”;分别有10家出版社入选“地方人民/科技/教育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”等3个评选结果。


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(2015-2024年)入选名单.xlsx

“高校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20(2015-2024年)“入选名单.xlsx

“地方人民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(2015-2024年)“入选名单.xlsx

“地方科技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(2015-2024年)“入选名单.xlsx

“地方教育出版社学术影响力TOP 10(2015-2024年)“入选名单.xlsx